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以书为镜,可以正己——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分类: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5-03-18
放假前,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三本书《师道:为师亦有道》、《民主教育在课堂》和《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让大家在假期给自己的教育思想充进新鲜血液。看过这三本书,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师道:为师亦有道》,本书的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书中有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而且它收录的大多是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虽然学校情况不一样,学生情况不一样,老师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是,相对于理论专著,它更贴近于我们的实际。读这些教师的随笔,可以让我们换另一个角度立场去思考我们的日常教学。
一、《和学生一起享受课堂》
“有时感觉一节课时间过得匆匆,有时感觉一节课时间过得漫长;”,“有时上完一节课后,你会有一引起故事想尽快和同事分享,有时上完一节课后,你会带着满腹的牢骚向同事诉苦……”这样的情况,我想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会经历过。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场所”,也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汇的地方,“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成就着什么样的老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应该被尊重、被欣赏,当课堂上有了这种尊重与欣赏,我们才能享受到学生“自发的掌声、朗朗的笑声、放光的眼神、会心的情感碰撞、意想不到的智慧答案”。正如开学典礼上陈芳老师寄语学生的一段话:“你们是幸福的,我们才是快乐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是欣慰的!”
和学生一起享受课堂,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发源地,智慧的开启地!
二、《让人成为人,让生命成为生命》
在本文中,作者用了五个词“范本”、“你我”、“专业”、“时代”、“相忘”来概括了他的“让人成为人,让生命成为生命”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用了五个很简洁的词语概括了我们多年来一直重复的话语,我们常“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的专业知识要够丰富、过硬;我们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潮流”等等。只是他的“相忘”是我们不曾触及的角落。也许我们桃李满天下,但是能长久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又有多少人?尽管如此,今天我们和学生能够相遇,既便是一种偶然,我们也要在交会时互放光芒,为的是“此后不期再遇,彼此欣喜拥抱”。
三、《请别折断他们的翅膀》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多少学生,我们都不清楚,在这些学生中,有多少能够像我所期望的那样,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又有多少学生高中毕业过后,便踏入了社会?到底哪种情况的学生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无法定论。今天成绩不好的学生,明天也许成为某一行业的领跑者,这些可能都存在。那么,今天的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证券我们的学生?我想,“兴趣”便是最好的答案。一个对英语不感兴趣但又酷爱阅读的学生,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差生吗?一个对数学提不起任何精神的学生却地物理化学的试验充满了好奇,我们能说他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吗?似乎不能。作者提到“兴趣其实就是孩子的翅膀,有了它,孩子才能满怀激情地去飞,去闯,去享受。”所以,无论今天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请别折断孩子的翅膀,让他们在还不知道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无法飞翔!”
四、《记住学生的名字》
看过这篇文章,我是相当的惭愧,从教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带着六到八个班的课,面对每个班五十左右的学生,我真的不能全部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一学期下来叫出的不过三分之一 。文中的吴老师,“一节课下来,就能直接叫出多数学生的名字了。”我们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导致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学生连我们的姓也记不住,也许这就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吧。我常常听到学生说物理老师,数学老师,问其该老师是谁,学生的答复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认识一个人,从记住他的名字开始,熟悉一个学生,也是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今天起,努力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我们在“交会”时能不“相忘”。
假期读这些书,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也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守在自家的窗前也能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