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师道,即人道
分类: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5-03-18
《师道:为师亦有道》中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为师有道,道在何方?
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立场和信仰是什么?作为教育者,是不是要问一下,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当今时代是浮躁的,浮躁的时代更让人容易因急功近利而利令智昏。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的教育更令我们这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忧心忡忡。我们教育状况正如书中所说:当下,我们的教育无法彻底从现实的体质和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无法从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无法从功利性目的与教育本质和人的长远发展目标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家长和老师眼中只有分数,他们的爱与孩子的分数多少成正比,以至于不关心童蒙养正,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以致孩子们缺乏自信,没有理想,不懂得礼让和感恩,缺乏一个大国国民所需要的胸襟与思维。
在读《学习的动机和快乐》这篇文章之后,给我的思考不是文章本身的哲理:“孩子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喜欢控制他,父母和老师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惩等外部因素控制孩子了,而不去想方法增强的内在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在乎外部的评价。”我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利用外部动机?我又思考:我们有多少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什么我们都希望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不是这样,是谁偷走我们的快乐?
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孩子智慧,健全孩子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会享受到生命的意义,成长的快乐吗?
回望如今的教育教学充满着太多的急功近利,充斥着大多不安定的因素。在这个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最最可怜的要数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还不具备判断、甄别的能力就被家庭、社会填得太满太满。俗话说“满招损”啊!家长等不及,社会等不及,于是孩子的成长也就等不及,不丰满、不鲜活起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真诚、善良……那些渐行渐远的优良品质成了永远的伤痛。我们在呼吁也在呐喊“救救孩子”,还原孩子真实、有趣、自由的成长空间,不要做污染教育教学环境的“罪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赞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思考车轮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索生活而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
我们往往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归咎于教育制度和专业培养模式,然而大多空闲的时候,我们思考的车轮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翔般的水上运动……
其实,教育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还给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课堂不喧嚣很宁静,学生能够沉下心来,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只有心与课堂环境都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但是遇到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还是要讲的。老师要讲,但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这才是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
当代学者聂文涛博文:“今天,我救助糖尿病患儿,不是为了仁道。孔子说的仁道,那是讲给君子的。而我,曾经放弃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机会,因此不能再谈什么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面对这些孩子,我能否扪心自问:我还是一个人吗?”所以为师,就要为人道,让自己“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为师,就要为人道。
师道即人道。在百度百科中,对人道的基本解释是: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也许随着时光的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潮”,各种教育类型的教育问题会纷至沓来,作为老师,我们仍然会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应变,更好地继续我们美好的校园生活,在生命成长的某一个阶段里认真呵护,悉心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