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分类: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5-03-18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彰显我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地主动发展,现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如下:
一、 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是学生、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践,探求新知,激发创新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心理、个性、知识、技能及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让教师的个人特长、业余爱好以教育资源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升华,从侧面折射出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有利于实现学校课程创新,有利于学校开放式培养创新人才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总体目标
学校将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度,通过三年左右的实践,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校校情的一批精品校本课程;编制出一套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实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使每个学生“学会担当、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开发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年龄和求知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二)以学校为本: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以本校老师为主,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反映我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展示我校老师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三)以地域为本: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特色,就必须以自己的地域为中心,开发与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文关怀相关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水、民俗、特产、经济等,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观念。
(四)以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构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根据构建的程度,适时地调整内容,改变策略,力求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助于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文化的形成。
四、组织及实施保障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段亚萍
副组长:楚锦鹏
成 员:司彩贞 房东明 武丽锋 倪海军 张恺 赵玉亭
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依据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论证审议,确保 教师所开发的课程与课程规划方案的一致性,确保校本课程内在要素的一致性。
(二)学校设立专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奖励经费,对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在外出学习、理论培训、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并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三)校本课程授课课时纳入正常的工作量,授课效果纳入绩效考核,所授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校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活动中享有优先资格。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五、实施步骤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流程:
学生需求评估、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框架---宣传动员、教师培训---利用资源、设计开发---申报审议、学生选课——走班开课、实施评价、动态调整---考核评价——形成完整讲义存档——总结提高
(一)学生需求评估、分析
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调查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形成《郑州市第十八中学学生成长需求评估报告》。
(二)确定课程目标和框架
在此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及框架,同时交由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评审小组审议。
(三)宣传动员、教师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动员,同时请教育专家来我校为全校教师进行有关校本课程方面的培训。
(四)利用资源、设计开发
教师围绕学校培养目标,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学情及学校实际拟定课题,编写《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一式两份,一份自己留存,另一份连同《校本课程申报表》一起交学校存档。
(五)申报审议、学生选课
由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论证会,严格执行校本课程准入制度,根据师资、学生及学校实际,最后审定确立课程。
每学期第一周为学生的选课咨询周,第二周为试听调整周。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班主任向学生宣讲修习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教务处在校园网上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各科《课程纲要》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校本课程研发中心评审小组汇总学生选课情况。
(六)走班开课、实施评价、动态调整
1.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编制课表安排上课地点和时间,制成表格发给各班主任、授课教师及相关处室。
2.新学期第二周起全面开课,第一节为学生试听课,学生可根据试听效果适当进行调整。课程考评小组开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保障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七)考核评价
学校对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纳入学分制管理。学期结束,开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给以相应课程学分。学校校本课程研发中心考评小组根据开课教师教案、上课过程管理记载、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对教师做出相应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学分认定分两个方面:学分认定由学生学习过程性表现和阶段性成果构成。
学习过程性表现:包括学习时间、课堂表现、课后探究等方面。因病假、事假未能达到规定学时的,通过课余时间补课达到要求给予认定;学习时间未能保证的不予认定学分。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的参与度、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课后探究包括对探究题目的完成次数和质量。
阶段性成果:包括创作、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创意设计、试卷检测、实践活动等方面。
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依据:
1.教师开课前应制定好课程纲要,上课要有规范的教案及活动的准备,开发一轮后要形成校本教材,并把这作为对教师评价的硬性指标。
2.教师每节课应有考勤记录,保存学生的有效作品、资料及在测试,各级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等。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和教学目标。
4.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通过随机听课,随时测评,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学实际效果及受学生欢迎的程度。
5.教师所开发的课程及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等级评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形成完整讲义和成果存档
授课教师把所授课程(模块)的自编教材、编制整理成册的讲义及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的有形成果一并上交学校存档。
(九)总结提高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将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对校本课程研发工作的总结和提升。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