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十八中家校“三结合”见成效


分类: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2-05-15


 

         5月6日下午,郑州十八中政教处召开了由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及其教师,部分学生代表参加的一堂面对面交流家长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课堂”这一平台,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走进校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三结合”教育格局。

     首先,各班按计划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是孩子读书的楷模(强调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然后各班继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汇报前期班级各项工作。

      如何发挥家庭课堂教育的最大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这是摆在每一位十八种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传统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众多家庭尤为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这时候,家长已成为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家长重视教育投入,重视孩子的发展,以期进入主流社会,这似乎成为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但是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尖锐很突出的:部分家长认为高中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发展片面,除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应试技能的提高,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等发展不足;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使家庭教育面临着道德问题的两难选择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工作呢?郑州十八中做到了三个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课堂教育的正确认识。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 “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家访就是告状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当我们真正地以平常心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产生足够的信任感时,家长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观点,进而达成共识。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十八中学的“三个重视”,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所以,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通过家长、学校面对面的进行沟通,它使家长了解到了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找出了不足,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对应考虑改进措施和教育方法,这样的家长会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赞同。

                                                                                             

文档预览关闭